张志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市卫健委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加强部门协调联动,持续加强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建设,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一、促进乡村医生队伍优化发展
一是持续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指导各县区会同相关部门谋划2025年大学生乡村医生招聘工作。二是加强大学生乡村医生管理,建立大学生乡村医生实名制电子台账,要求大学生乡村医生在合同约定的村卫生室工作,原则上不得随意变更执业地点,确因工作原因需要调整岗位的,经县级卫生健康、机构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同意,市级相关部门审核,报省级部门备案后,可在县域内村卫生室调整岗位。我市卢龙县一名大学生乡医已经将其纳入乡镇卫生院编制管理。三是继续巩固乡村一体化管理成果,严格乡村医生准入退出,持续优化乡村医生年龄机构。
二、持续强化基层医务人员培训
瞄准“基层短缺、服务所需、发展所要”。一是按照省卫健委《河北省基层医生培训提升行动方案》,依托乡村医生培训联盟等平台,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截止目前已开展五期培训,已培训乡医达到349人。二是组织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干人员和在岗乡村医生参加国家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项目,截至目前50名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骨干人员进入市级实习基地秦皇岛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参加临床实践培训,221名乡村医生进入县区级实践基地参加临床实践培训。三是省级在岗乡镇(社区)医务人员线上理论培训,我市1317名在岗医务人员参加学习,学习参与率98.94%,完成率97.8%,均超额完成省里结业绩效考核目标。在岗乡医理论培训先正在进行中,参加学习乡医2716人。
三、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一)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和社区医院建设。按照省卫健委《关于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的通知》相关要求,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积极组织专家进行业务培训和现场指导,力争实现全部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能力标准,目前全市达到基本标准及以上的机构共90家,占比97.8%。2024年新增推荐标准5家,新增社区医院3家,争取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1个。
(二)持续开展重点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重点支持能力较强、具有一定辐射带动作用的中心乡镇卫生院建设。指导海港区、抚宁区、昌黎县、卢龙县各选择1个服务人口多、规模大、服务能力强、距离县城较远的中心乡镇卫生院,达到社区医院建设标准,并逐步对标县级医院水平,发挥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作用。实现农村医疗服务的可及性。
(三)持续开展基层特色科室建设。聚焦中医、康复、儿科、呼吸科及针对“一老一小”等服务需求具有季节性波动特点的科室,要求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支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打造具有鲜明特点和显著优势的特色科室,实现以专促全、全面发展的目标。目前,全市已建成5个特色科室。
(四)持续推动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按照国家《村卫生室服务能力标准(2022版)》,在全市范围内结合“乡村医生规范化管理年活动”,开展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村卫生室建筑面积均能达到60平方米,诊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药房四室分开、相对独立、分区布局合理,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已完成辖区内所有村卫生室的基本诊疗设备和常用药品配备工作。为村卫生室配备了听诊器、血压计、血糖仪、简易急救设备等共计10余件,并配备群众日常用药,有效保障了村医日常诊疗工作的正常开展。消除村卫生室服务不到位、代管不规范、输液不报备、药品管理混乱、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确保全市55%以上村卫生室稳定达到服务能力标准。
四、严格落实乡医考核评价机制
全市各县区均已建立以服务质量及满意度为主要内容,体现多劳多得、奖勤罚懒的考核激励制度。每年乡镇卫生院对乡医开展绩效考核,结合乡医在年度内的工作数量、工作质量、职业道德评定、群众满意度、日常管理等各方面进行考核排名,并与补助资金收入挂钩,对连续两年考核不合格的乡医,将不再继续签订《聘用合同》,退出一体化村卫生室。
五、加强宣传提高乡医工作积极性
充分利用5.12护士节,8.19医师节等节日,针对乡村医生优秀事迹进行广泛宣传。通过政府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宣传渠道,大大提升了村医职业的荣誉感与社会认可度,激发了村医队伍工作责任感和积极性,营造了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坚决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进一步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完善运行机制,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和服务体系整体效能,让群众就近就便享有更加公平可及、系统连续的预防、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健康服务。
秦皇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5年9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