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区)卫健局:
现将《2023年秦皇岛市妇幼健康工作要点》印发你们,请结工作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秦皇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年5月10日
2023年秦皇岛市妇幼健康工作要点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市卫生健康委年度妇幼工作部署,认真执行秦皇岛市妇女儿童发展规划和“十四五”规划,坚持预防为主、面向基层、保健与临床相结合的工作原则,以妇女儿童健康为中心,以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为重点,以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为抓手,坚守母婴安全底线,扎实推进妇幼公共卫生项目,为妇女儿童提供全周期全方位健康服务,推动妇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党建引领妇幼健康事业发展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推动妇幼机构党建与文化建设相融合,积极开展妇幼健康文化特色单位建设。进一步落实妇幼保健机构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加强妇幼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深入开展妇幼健康联学联建行动,推进行业党风廉政建设,构建党建工作大格局。
二、坚守母婴安全底线
深入落实秦皇岛市《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2—2025年)》,巩固落实母婴安全五项制度,持续推进“三孩”优生优育指导门诊建设,加强危重孕产妇评审和孕产妇、新生儿死亡评审,严格落实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制度。认真落实《秦皇岛市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加强市、县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完善市、县救治网络,积极发挥“云上妇幼”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作用,提升基层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能力。加强岗位练兵,组织全市危重孕产妇救治技能大赛。开展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体系评估。实施第二周期新生儿安全项目。做好“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妇幼重点人群的疫情救治工作,持续加强院感防控。将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列入县区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确保2023年全市孕产妇、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10万、4.0‰和5.0‰以下。
三、强化出生缺陷综合防治
落实省卫生健康委出生缺陷防治能力提升计划,出台我市实施方案。按照省统一要求,积极组织区域产前诊断中心申报。持续推进免费婚前医学检查,促进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和婚前医学检查有效融合,2023年全市婚检率达80%以上。继续做好孕妇产前基因免费筛查民生实事,进一步提高工程服务质量,2023年全市产前筛查率达到90%以上,要加强无创DNA阴性随访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假阴性问题的发生。开展“孕育新生命.守护心健康”公益巡讲活动,完善先天性心脏病产前产后一体化管理和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扎实做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和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检测项目,提高新生儿疾病筛查率和筛查质量。
四、优化妇女健康全程服务
落实省卫生健康委《生殖健康促进行动方案》,促进生殖保健服务融入妇女健康管理各阶段,打造“一条龙”服务链。印发《秦皇岛市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进一步完善宫颈癌防治服务体系,扩大官颈癌筛查覆盖面,规范筛查服务全流程,提高筛查诊治质量。将适龄妇女“两癌”筛查覆盖率列入县区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制定《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方案》,组织开展市级自评。落实基本避孕服务项目。
五、促进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深入实施秦皇岛市《健康儿童行动提升计划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母乳喂养促进行动计划(2021—2025年)》。启动秦皇岛市基层儿童早期发展项目试点,积极探索儿童早期发展新模式。继续做好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进一步加强视力健康档案电子化管理。持续推进《秦皇岛市0-6岁儿童孤独症筛查干预服务实施方案》,认定市级培训基地,组织师资和专业技术培训。实施婴幼儿营养喂养咨询指导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开展世界母乳喂养周宣传活动。
六、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建设
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做好基层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项目,运用“云上妇幼”远程医疗平台开展远程会诊、培训等工作。组织妇幼保健机构等级评审,提升机构建设与管理水平。开展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数据质控,通报妇幼保健机构绩效考核情况,考核结果与项目支持挂钩。推进妇幼保健特色专科建设,重点加强儿童眼保健、妇幼中医药、婚前保健、孕前保健、更年期保健等特色专科建设。继续实施基层产科、出生缺陷、儿童保健人才培养项目,提升基层妇幼健康服务能力。持续推进妇幼健康信息化建设,依托市级平台,规范信息报送,促进互联互通。
七、强化妇幼健康行业监管
启用第七版出生医学证明,推进出生医学证明电子化进程,加强档案规范化管理,落实各级管理和签发机构责任,杜绝违规签发行为。持续推进“出生一件事”多证联办。严格人类辅助生殖机构、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机构及人员监管,强化定期校验和随机抽查制度落实。加强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日常监管,严格准入标准,规范技术运行,引入退出机制,提高服务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