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工作动态

全国深化医改经验之资源整合:“1﹢1>2”是个真命题

信息来源:健康报  发布时间:2022-09-28  字体:[ ]   点击次数:336次  
  

  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各地各有关部门正加大改革和投入力度。近日,在由《中国卫生》杂志社、健康报社、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承办的2022全国深化医改经验推广会暨中国卫生发展高峰会议上,各方在产生思想共鸣的同时也发现,逐级攀登台阶,眼前的视野愈加开阔,“1﹢1>2”在卫生健康领域是个真命题。

  “三不要”

  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共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33万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376个、卫生监督机构3010个、妇幼保健机构3032个。

  “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就是以人为中心,以基层为重点,将包括健康促进、疾病预防、治疗和临终关怀等在内的各种医疗卫生服务及其管理整合在一起,根据健康需要,协调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为患者提供终身连贯的服务。”国家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庄宁指出,这个体系应有“体系完整、分工明确、功能互补、运行高效、连续协同、富有韧性”6个特征。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还存在一些短板,要根据公众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需要,细分各级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等在不同生命周期和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功能定位,按照功能定位提高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汪洪滨介绍,该委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创新性建立县域医共体管委会外部治理、医共体内部运行、省市逐级绩效管理三大机制,基本确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顶层设计;率先出台县域医共体药品耗材统一采购配送的规范性文件,全面推进医共体落实药品耗材统一采购配送,保障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患者药品耗材需求,提高县域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率先出台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财务统一管理的实施意见,全面规范全省县域医共体财务统一管理工作,推动县域医共体平稳运行和健康发展;率先建立绩效管理制度,加强评价结果运用,省政府每年对上一年度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级市和县(市、区)予以全省通报表扬。通过对国家顶层设计的推进,广东省实施医共体建设的70个县(市、区)的县域内住院率为85.4%,基层就诊率为64.5%,基层医疗机构医保资金收入占比为38.2%,患者正在逐步回流县域、下沉基层、回到家门口。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刘卓炜介绍,在协助甘肃省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过程中,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作为输出医院,提出了“三不要”,即不要钱、不要地、不要权,确保所有甘肃财政的支出都投入到帮扶医院的人才建设、学科发展和基本建设中。

  “三不争”

  “医院的功能有限,医生技能也是有限的。”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黄奕祥认为,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可能单靠大医院“包打天下”。改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倒三角”的现象,要加快整合服务体系,把碎片化的服务向一站式服务转变,实现医疗机构间弱竞争、强合作的关系。

  医疗卫生机构间缺乏协作,影响了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宏观效率。河南省周口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付登霄认为,医共体真正的堵点、痛点、难点在于推进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有关各方“不满意”的情况。“比如,医保部门不愿意把分配权下放到集团总医院,编办不愿意把编制的权力下放到集团总医院,人社、财政也会对改革的具体环节提出不同的意见。”以人民群众的健康福祉为最大公约数,疏通改革的堵点,需要强化顶层设计、凝聚社会共识、理顺医共体内部的利益链条,形成改革的强大推力。医改是一把手工程,只有省级抓统筹、市级抓推进、县级抓落实,一体化推进,医共体才能落地。

  湖南省直中医院党委书记段云峰介绍,在推进医联体建设的过程中,凝练出了“三不争”的理念,即“大医院不跟小医院争病人、大医院不跟小医院争利益、大医院不跟小医院争功名”,不能因为帮扶工作而稀释大医院的医疗资源,更不能“别有心思”虹吸基层患者。医联体建设既要形式上轰轰烈烈,也要建立长效的帮扶机制,更要“端正思想、真心实意”,以人民群众的健康实效为行动导向,做到“知行合一”,在技术、人才、管理、设备等方面开展帮扶,让防治结合展现得更为具体。

  “茂名市有大大小小的医疗机构3900多家,三级甲等医院有5家,市域住院率自2015年以来都能够保持在95%以上。”广东省茂名市政协副主席,市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立红介绍,该市把分级诊疗作为重大的民生工程,积极推进以三级医院、县级医院和专科医院为核心向下延伸对口支援、组建专科联盟、托管、远程医疗协作网,以及以信宜市为试点的县域医共体等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全市所有三级公立医院均参与医联体建设,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同时,充分发挥价格和医保支付的杠杆作用,拉开不同级别定点医疗机构间的医疗服务价格和报销比例差距,着力推进分级诊疗,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覃映雪介绍,该市通过多种模式的医联体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县乡,落实多项人才机制,稳定基层卫生人才队伍,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自相关项目试点以来,柳州市支持所属的鹿寨县,组织县、乡、村医务人员开展医疗、公卫、妇幼等方面的业务培训4000余人次,织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同时,健全老年、妇幼、疾控体系建设,增加医养结合服务供给、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和居家老年人综合保健的养老服务体系等,构建全方位全周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打头阵

  对许多人而言,“看医生”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看病。

  武汉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主任毛宗福表示,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成健康管护组织,应开发适合家庭、社区等场景且副作用小的友好型产品,同时在医保支付理念、支付单元、支付标准、支付方式、绩效考核等方面进行大改革,以适应疾病谱变化;建立一套基于慢病管理的互联网技术支撑体系,完善融“防、治、康、护、管”于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技术标准(规范),加强临床科学研究与知识转化支撑;提高公众对于健康管理的认知度,更新公众“为健康买单”的理念。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处处长马建表示,医改考核是引导和强化医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的指挥棒和检验医改成效的试金石。该省为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创新提出“县域内住院率”的概念,并以此为核心指标,对各地市进行综合医改考核。“考核结果通报全省,一个关口一个关口地过,一年接着一年地做,使各层级、各区域差距进一步缩小。”马建说。

  “实现共同富裕,卫生健康工作要唱主角、打头阵。”浙江省湖州市卫生健康委党委书记、主任饶如锋介绍,为缩小城乡差距、加速城乡融合,湖州市政府制订了《湖州市共同富裕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缩小城乡差距)》,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细化到卫生健康工作,湖州将全市划分为10个网格,组建8个县域医共体和2个城市医联体,建立中医医联体和妇幼健康共同体,探索打造全市域健康共同体,实现市、县、乡、村一体化管理,将优质医疗资源沉到基层,让防治结合的工作来到市民身边。

  “深圳罗湖医改注重居民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慢性疾病的防治,实现工作重点从治疗到预防的转变。”广东省深圳市卫生健康委体制改革处处长刘辉介绍,罗湖区建立了整合型优质高效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医院与社康机构融合发展、医疗与预防融合发展、全科与专科协同服务机制,健全以医院集团、社康机构、家庭医生团队为责任主体的健康“守门人”制度,提升社康机构装备和人才配置水平,发展智慧社康体系,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为社区居民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南方医科大学卫生管理学院院长王冬指出,有“稳度、新度、热度、广度、温度、推广度”的医改正让公众获得更多的保障。巩固“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是医改方向,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是医改精神,强化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是医改基石,推进医药卫生高质量发展是医改途径,通过“一张蓝图绘到底”,让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网站声明 版权所有: 秦皇岛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翼公网安备13030202001998号 网站标识码:1303000045